保利光合上城/跃城【2025官方网站】-上海保利光合上城/跃城楼盘详情-上海房天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日,上海“好房子”新规正式落地,其中关于抬板设计的条款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抬板不仅解决传统居住的潮湿、噪音、视野压抑等痛点,害提升了整体居住品质。也正因此,在沪上高端住宅市场,抬板设计则成为上海住宅品质升级的重要体现。
那么新规下,谁才是最大赢家?答案毫无疑问指向保利·光合TOD——光合跃城
为什么这么说?当上海住宅抬板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时,当其他项目还在以几米的抬高,解决地面空间拥挤的基础问题时,光合跃城便已突破技术与理念的双重局限,通过地形重塑与立体空间开发,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将整个居住社区抬升至17米标高,实现视野、舒适度、配套浓度的跨维度升级。
可以说,光合跃城不仅是上海真正意义上的“首个抬板项目”,更以17米的高度差,将“抬板”的居住价值从“基础优化”推向“极致革新”。放在新规下的今天,光合跃城仍属“新一代产品的引领者,远超当前市场上的常规抬板规格。
而这种跨越时代的领先性,才能穿越经济周期、穿越市场周期,才是上海楼市真正经久不衰的“硬通货”。
什么是17米全抬板?
简而言之,就是光合跃城整个洋房居住社区被规划在17米高的平台上,相当于将整个社区“凌空架起”,从根源上隔绝了地面噪音与潮湿困扰,更创造出常规设计难以企及的视野与空间体验,让“空中社区”的理想生活成为现实。
光合跃城的17米抬板,并非“为了抬而抬”,而是以这一核心设计为基石,将视野、地库、配套、低密等居住价值逐一放大。
懂居住的人都知道,抬板高度直接决定视野广度,高度不够,再棒的视野也会被“挡住”。光合跃城17米的抬板高度,恰好给出了视野的“最优解”,将“视野价值”从“看得远”升级为“看得全、看得美”。
光合跃城的“盖上二楼”,相当于普通高层住宅的八楼,整个社区如同“建造在半山上”。从根源上规避了传统社区“一楼看草坪、二楼看阳台”的压抑感,取而代之的是360°无遮挡的凌空视野。
站在光合跃城的阳台或社区观景平台上,不止无界开阔视野,更俯揽江园街城四维景观;近可赏17米住区“一廊两境三轴九景”的园林绿意,中可瞰10米云端高街的烟火氛围,远可眺0米滨江公园的草木与江水,极目处更能收揽百万方大城的城市盛景。
这种“江、园、街、城”四维同框的景观体验,不是常规几米抬板能实现的,当别人还在为“推开窗看到园林”而满足时,光合跃城的业主,早已把多重风景变成了日常。
传统社区的地库,总绕不开“阴暗、压抑、通风差”的问题,即便部分项目做了短距离抬板,也难以解决地库采光与分流混乱的核心痛点。而光合跃城依托17米的巨大高差,不仅让地库拥有了“阳光与清风”,更构建了“人、车、物”科学分流的体系,体验感直接拉满。
先看光合跃城的地库体验:
17米的抬板高度,让自然光与新鲜空气能直接引入地下车库,打造出罕见的“阳光地库”,业主停车、取车时,不用再“摸黑找车位”,也无需忍受密闭空间的压抑感,同时还减少了照明、通风的能耗,环保又舒适。
再看人、车、物科学分流,每一处都藏着人性化考量:
• 车行:规划2条车行天桥、3个辅车行匝道,还专门设置网约车/非机动车停车点,车辆从城市干道直接进入地库,全程不经过居住区域,真正实现“人车分流”,避免地面堵车、找位难的尴尬;
• 人行:1条依托滨江公园打造的“最美归家路”,让地铁通勤业主步行也能赏景;7部垂直电梯串联社区各区域,搭配40米跨度的天光舞台,步行即可通达每一处;更有东西地块人行匝道、跃城南地块天桥相连,既保证各地块独立私密,又实现便捷互通;
• 物行:快递、外卖、垃圾均设有独立收发与清运点,完全不经过居住楼栋与公共活动区域,彻底告别“快递堆门口、垃圾占通道”的困扰,人性化做到极致。
常规抬板项目,大多只关注“抬高居住层”这一个维度,而光合跃城的17米抬板,却延伸出“0米-10米-17米”三层立体空间,在这里,每一个标高都有独立的功能定位,却又相互机连接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活生态系统,实现了“3倍配套浓度”,不仅不用侵占居住空间,还能让业主真正享受“下楼即世界,回家即宁静”的便捷。
0米标高的地面,一座满足多元生活的20万方滨江公园
上海从不缺公园,但“住进城市级公园里”的生活却极为稀缺。光合跃城以20万方滨江公园为“社区底盘”,打造露营基地、1300㎡滑板公园&篮球场、1.6KM滨江漫步道、亲水钓鱼台、观鸟台、阳光儿童乐园等多元场景,无论是带娃玩耍、运动健身,还是日常散步,都无需远行。
10米标高的街区,一条可眺望的云端高街
作为连接上下空间的核心,这里是社区的“烟火气中心”,约1万方悬浮街区“光合里”,聚焦餐饮、艺术、时尚、文化、康养等多重业态;业主下楼即可逛集市、露天观影、宠物社交;更标志性的是40米跨度的“天光舞台”,以台阶为设计线索连接10米街区与17米住区,不仅是社区符号,更成为邻里社交的核心场域,这种“空中街区”的体验,让烟火气与居住私密性互不干扰。
17米标高的住区,一处位于半山腰的凌空墅质低密洋房
一处“半山之上”的凌空墅质低密洋房,作为整个社区的居住核心,17米的高度让“低密纯粹”成为可能,而拾级而上的归家动线,更自带奢隐酒店的仪式感;且由于住区标高远超周边,无需实体围墙即可保障隐私,业主在自家窗外,既能俯瞰10米街区的烟火,又能眺望0米滨江的绿意,居住的纯粹感与舒适度,远超常规抬板项目。
在上海主城,“低密”本就是稀缺资源,目前多数高层住宅的容积率都是在2-2.5之间,楼间距窄、采光受限是普遍问题。
而光合跃城则依托17米抬板,打造1.13别墅级超低容积率,相当于“用别人一半的土地盖房子”;而这种低密属性,直接转化为更开阔的楼间距、更高的得房率,以及更充足的阳光。
更关键的是,有研究数据明确显示:每减少0.1的容积率,楼间距将增加2米,日照时间将增加15分钟。以此计算,光合跃城比常规项目多了近2小时的日照,居住舒适度直接拉满。再叠加17米抬板无遮挡的优势,每一户都能充分享受阳光与清风。
光合跃城的17米抬板价值,从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托“百万方TOD大城”的基因,以20万方滨江公园为底盘,集住宅、商业、办公、公寓、文化、教育、生态7大复合业态,不止引领了上海抬板住宅的市场标准,更创造出多数人向往的理想生活场景。
将交通、生态、休闲、活力等稀缺资源整合,不止引领了上海抬板住宅的市场标准,更创造出多数人向往的理想生活场景。
以20万方滨江公园为底盘,集住宅、商业、办公、公寓、文化、教育、生态7大复合业态,造就上海主城惟此百万方 TOD 滨江公园大城。
从交通来看
作为15号线上盖项目,光合跃城无需长途步行找地铁,下楼在公园漫步几分钟即达15号地铁元江路站,无论是通勤还是出行都十分的高效便捷。
15号线5站即达徐汇,并连通3大国家级产业园、9大高校、2大火车站、4大公园,与11条轨交快速换乘。
从配套来看
约20万方滨江公园实景呈现,包括约1.6KM滨江漫步道、3000米沪上超美归家路、超2100㎡阳光草坪、约1300㎡滑板公园&篮球场、家楼下高燃网球场、露营基地、阳光儿童乐园、约1000㎡超级飞碟、《光合之鹿》等生活场景及艺术文化装置。并依托约7万方天然水系打造的“活力码头”,亲水平台打造垂钓区、观鸟台、滨江漫步道,水上运动基地,码头已启动桨板、皮划艇体验等水上运动体验。
于此同时还专门为业主的高阶需求打造了闵行首个高尔夫球主题会所,涵盖高尔夫球室、桌球室、棋牌室、儿童空间等多元意趣空间;
光合里街区目前也是烟火气满满,已签约荟选超市等9家品牌,预签Manner咖啡等5家生活类品牌,涵盖咖啡、轻餐、便利店、生鲜、健身等多元业态。
而约2万方的
从区域潜力来看
项目位于闵行南部科创中心科创极核;众所周知,闵行不仅是上海的主城板块,更是全球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其南部单元作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更是以一条沿轨交15号线延展的“漕河泾—北莲花—紫竹”20公里万亿科创产业带蓬勃崛起,汇聚3大国家级产业区、5大科创中心、12大科创园,以元宇宙、未来能源、智慧医疗、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五大创新产业,云集了100+世界500强企业的重要布局,吸引了3000+总部型企业扎根生长。可以说是光合不仅是位于闵行区的科创高地更是20公里万亿科创带的极核,未来则是坐享科创红利。
当上海“好房子”新规将抬板设计推向大众视野,当更多项目开始探索抬板的可能性时,光合跃城早已以“上海首个17米抬板项目”的身份,完成了从“探索”到“引领”的跨越。它的17米抬板,不是数字的堆砌,而是对居住需求的深度洞察;它的五大核心价值,更不是噱头的叠加,而是对上海人居生活品质的极致兑现。
对上海购房者而言,选择光合跃城,不止是选择一套房子,更是选择一种被引领、被向往的美好生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
